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2:33
一、《攀登者》中首次登顶没留下影像证据,其实是没能留下有力的影像证据。因为登顶之时是夜里,当时中国技术下的摄像机并不能保证夜晚拍摄的清晰度。
下峰顶时,在海拔8700米处也拍过两个镜头,受限于摄像机,同时也是登山队员们在恶劣环境下大量消耗体力之后的缘故,镜头拍摄地晃动而模糊。而这些模糊、黑暗的镜头,并不能成为登顶成功的有力证据。
二、《攀登者》中包含的历史细节
1、登山靴
受技术条件限制,当时的登山靴用鲸鱼皮制成,特别沉重,这就可以理解片中登山者为何行进速度缓慢。此外,行进中,脚趾要经常挠一下鞋底,保持血液循环,否则很可能被冻伤,这也影响了行进速度。
2、编组
在《攀登者》中,登山者采取了编组行进的方式,彼此用绳子连接在一起,一般是4人一组。编组登山是当时苏联的标准操作,以对抗滑坠,但从结果看,编组反而加大了伤亡,如今这种方式已不常用。
3、化石
在《攀登者》中,方五洲送给徐樱一块从珠峰上获得的海洋化石。珠峰所在地区原来是海洋,即喜玛亚拉古海。1924年,首次发现了海洋化石。不过,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带回的9块岩石标本是奥陶纪灰岩。
4、第二台阶
在《攀登者》中,对第二台阶有较多刻画,从北坡登顶珠峰,最困难处在第二台阶,海拔在8600米左右。英国人曾7次尝试从北坡登顶,始终未能突破它,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这里架设了金属梯子后,北坡登顶难度大大下降,超过1500名登山者使用过“中国梯”。
5、珠峰高度
在《攀登者》中,多次提到重测珠峰高度,并展现了觇标的影像。1975年,中国登山队将5公斤重的觇标背上峰顶,正是为了重测珠峰高度。此前英国人曾以印度为海拔基准,为珠峰测量过身高。1975年,中国科技工作者以渤海为海拔零度,测出权威数据得到国际公认。
扩展资料
《攀登者》的历史背景:
《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这是挑战人类极限。
当时新中国刚建立不久,百废待兴,和尼泊尔的领土划分也被提上日程,此次边界谈判最大的问题就是珠峰的归属权。中国主张边界线设置在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归属权将由中国和尼泊尔各一半,尼泊尔政府不同意,称中国人从未登上过珠穆朗玛峰。
为了捍卫领土主权,登顶珠峰刻不容缓,然而新中国经济紧张、科技落后,原苏联提出的联合登山队由于1959年藏区的突发情况计划推迟,之后中苏决裂,对登山计划苏联一直以技术准备不足为由推脱。此时登顶珠峰的意义已经不止于运动,更涉及到祖国的领土主权和国际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攀登者 (2019年李仁港执导电影)
百度百科-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2:31
没有留下影像证据的原因:那时候,新中国建设刚刚起步,物资困乏,设备落后,攀登珠峰的人几乎是在拿性命与雪峰死磕,更不要说拿摄影设备进行录像。
历史细节:1960年,周总理下了指示:“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新中国第一支登山队成立以后,就肩负起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任务。214名登山队员,肩负着荣誉与使命,向着北坡出发。可是,北坡太难走了。
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随时可能发生的雪崩或冰崩,让很多登山队员吃尽了苦头,有的因为冻伤被截肢,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可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人说一句放弃。他们背上有国旗,心中有祖国。
行路过程中,队伍不断减员,等到了被称为“鬼门关”的第二台阶时,只剩下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4个人。珠峰北坡的第二台阶,海拔8570米到8600米,其中,有一段是高约4米,近乎90度的一个绝壁。这也正是为什么,没有人能从北坡登顶的原因所在。
因为中国登顶是在夜间完成的,再加上队员过于劳累,拍下的照片不清晰,当年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外国人便借题发挥,说没有影像资料,无法证实真实性。
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跟主权,1975年中国决定再次组建队伍登顶,终于在数不尽的牺牲背后,于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9名中国登山队员,终于到达了珠峰顶端。他们激动地举起了五星红旗。负责测量的队员,也架起背了一路的,5公斤重红色测量觇标。这一次,我们不仅留下了不容置疑的证据,还测出了中国珠峰的高度:8848.13 米。
扩展资料:
反映的背后政治问题:
1960年原本是中苏两国计划联合登顶珠峰的时间,但是由于两国关系的迅速破裂,中苏合作攀登珠峰的计划最终化为泡影,同时与苏联亲近的邻国印度却突然宣布将在1960年登顶珠峰。
尼泊尔更是在中尼领土问题谈判中,多次质疑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领土主权,多次放话“你们从未登上的土地,又怎么能说是你们自己的呢?”
这时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可为了国家的荣誉和领土权益,为了实现人类从来没有过的壮举,为了打破英国人绝不可能实现的预言,去创造属于中国的历史。
回望历史,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同样是无数的先辈秉承艰苦创业,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才换来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攀登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2:32
作为三部国庆档电影之一,《攀登者》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主要讲的是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表达出勇于攀登和永不言弃的民族精神。
《攀登者》中的两个时间点均有真实历史可依。1960年,中国登山队贡布、王富洲、屈银华3名队员完成世界上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但由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一直不被国际承认;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冲击珠峰,共有9人成功登顶,其中包括一名女队员潘多。
在电影中,章子怡所饰演的徐缨与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在学校时便已相互爱慕,但都没能真正地表达心意。方五洲是属于国家与梦想的人,肩负着使命,而徐缨,心中最渴望的仍然是家庭与爱情。
如果没有心中的梦想,安心过着平凡的生活,这两个彼此爱慕的青年男女可能会走到一起。但是,当方五洲的求婚被国家的一纸传令打断时,徐缨就知道,两个人将很难在一起,于是她去了国外深造。
或许,有梦想的人和追求梦想的人终究会走上同一条道路,彼此放不下的两人在数年之后又在雪山上相遇。当徐缨的一句“方队长,气象组徐缨前来报到”,就把电影的情绪点推向了高潮,也为接下来“第三次珠峰窗口期”的逆转设定埋下了重要伏笔。
在电影《攀登者》中,全都是白雪皑皑的高山峻岭和刺骨的寒风,没有温度和美丽的景色,有的只是单调的白色和心中的梦想,也有着那为了梦想敢于攀登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更有着那生死不渝的爱情。或许在爱情中,不是能够彼此看着对方,而是在心中能够想着同一方向,即使最后要失去生命,那也死而无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2:34
因为摄像机在登山过程中不幸掉落了,剧情交待得很清楚啊!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2:34
《攀登者》讲述了中国两次登上珠峰,但是由于第一次登上珠峰并没有摄影,所以没有得到国际承认。
第一次登顶,影片讲述了方五洲为了救队员曲松林一命而舍弃了摄影机,所以第一次登顶没有留下影响。这也成为曲松林的心结,同时也为了中国的二次登峰做铺垫。
《攀登者》中历史还原度是蛮高的。包括道具、服装以及登上器械。
《攀登者》可以反映哪些为了登上珠峰不顾一切,可以牺牲生命也要为了登顶的中国人的精神,强烈的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待被世界认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