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3:34
闵子骞,孔子的弟子,曾随孔子游历列国,后病逝于长清县。虽其葬地不明,但其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故此,闵家寨的闵子祠成为了闵氏后人续谱与祭祀的场所。祠堂占地约二十余亩,历经多次重修,拥有百余通碑碣,正阳门上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笃圣祠”三字。
在济南,闵子骞的纪念祠堂坐落于百花公园西侧,门内可见一个两米高的坟堆,周围立有众多石像。此外,这里还树立着“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文革前,墓地规模庞大,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墓堆封土直径七八米,高十几米,周围有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10余尊。文革时期,墓地遭到严重破坏,祠堂被拆毁,碑刻被毁,古树被砍伐,仅剩两棵,封土被挖去用于烧砖瓦,鸡舍占据空地。近年来,有关部门虽多次呼吁修复,但至今未能实现。文物部门正着手制定修复方案,期待让闵子骞墓重现辉煌。
济南的闵子骞路,以鞭打芦花的故事闻名,讲述了闵子骞孝顺的故事。芦花的故事记载于宋(元)《说苑》,闵子骞年仅十岁丧母,继母虐待他,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做棉衣填充棉花,而给他做的是芦花。在寒冷的冬天外出驾车时,其父发现此事,准备休了继母。闵子骞却跪地求情,最终感动继母,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这个故事广受称赞,被编成诗句:“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子骞在孔子的教导下求学,虽家境贫寒,却以一缸精心酿制的佳酿奉师。同学嘲笑,孔子却赞扬他的精神,称其“千里求学,精神可嘉”。闵子骞重视道德修养,淡泊仕途名利,不为季桓子的聘请所动,后随孔子游学,病逝于长清县。虽其葬地未有定论,但其孝悌忠义之美德千古流传。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