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2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0:15
北京的“胡同”这词儿,是元代生活在市井中的北京人根据蒙古语谐音创造而来。而街巷之“胡同”实景,是蒙古人建元朝后,随着在北京建都而被建出来的。“胡同”谐音自蒙古语哪个词?学术界没有定论,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胡同”谐音自蒙古语“衖(xiàng)通”,即“水井”。
古代老百姓喝水可没有自来水,需要打井。通常一个聚集的居住区就会有一口井。元朝按照《周礼》建立“状如棋盘”的大都。元代《析津志》记载了老北京的街巷情形:
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
上述“二十九衖通”就是指“水井”。建元大都(即北京城)时,设计和规划院落、街坊,都会考虑“井”的位置,所以有说法是“因井而成巷”,早期往往水井的名字,就代表那条街巷的名字。
另一种说法是:“胡同”谐音自蒙古语“浩特”,即“城镇”。
我们现在熟知的一些地名:呼和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它们都带有“浩特”二字,这是来自蒙古语,原意为水草旁的聚集地、定居点。在古代,“浩特”是经常搬迁的,到了近代才有了“固定的城堡”之意,也就是代表“城镇”的意思。
到元代蒙古人在北京建都,就按照习惯,把定居点称为“浩特”。由于北京市蒙汉混居,进而在口口相传中,出现了多种说法:“火弄”、“弄通”、“弄堂”、“胡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0:20
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 元 人呼街巷为胡同,后即为北方街巷的通称。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0:15
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元人呼街巷为胡同,后即为北方街巷的通称。
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明代沈榜所著《宛署杂记》中记载:胡同本元人语。
胡同,也叫“里弄”“巷弄”“巷”,是指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区的内部。它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道路通达情况,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前者只有一个开口,末端深入居民区,并且在其内部中断;而后者则沟通两条或者更多的主干街道。胡同,是北京,苏州的一大特色。
胡同是井的音译,北京有些胡同的名字令人奇怪,因为用汉语无法解释。但是,如果把这些胡同的名字成蒙古语,就好解释了。例如:屎壳郎胡同,其实这个名字译成蒙古语是“甜水井”;朝内有个“墨河胡同”,蒙古语的意思是“有味儿的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