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鹏二十四史吴一鹏传原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0:2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吴一鹏,字南夫,长洲人。弘治六年考中进士,升为庶吉士,担任编修。户部尚书周经因谗言离职,上书请求留下他。正德初年,晋升为侍讲,充任经筵讲官。刘瑾将诸翰林官调任为各部官员,一鹏得以担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后调任礼部郎中。刘瑾被诛杀后,一鹏再次担任侍讲。晋升为侍讲学士,先后担任国子祭酒、太常卿,均在南京。母亲去世后除服,恢复原官。



世宗登基后,召拜为礼部右侍郎,不久转任左侍郎。多次与尚书毛澄、汪俊力劝谏“大礼”。汪俊离国后,一鹏代理部事,而皇帝急于建立献帝庙。一鹏聚集朝廷大臣上奏议称:“前代入继之君,有时为本生立庙园陵及京城,但每年派遣官员进行祭祀,不久也奏请停止。然而仍被后世非议。若在大内建立庙宇并亲自祭祀,从古至今未有先例。臣等宁愿得罪陛下,也不希望陛下在天下后世失礼。张璁、桂萼所说‘继统公,立后私’,又说‘统为重,嗣为轻’。窃以为正统所传之谓宗,故立宗以继统,立嗣以承宗,统与宗初无轻重。况且在我朝传子之世,却欲仿尧、舜传贤之例,显然非其本分。又说‘孝不在皇不皇,惟在考不考’,于是想要改称孝宗为‘皇伯考’。臣等历稽前古,未有神主称‘皇伯考’者。只有天子称诸王为‘伯叔父’,并非可以加于宗庙。前此称本生皇考,实出于圣心。他们说臣等留下一个‘皇’字以窥视陛下,又说‘百个皇字不足以承担父子之名’,何其肆无忌惮。请求迅速停止建立庙宇之议,建立庙宇于安陆,将张璁、萼等交由司法部门处理。”皇帝回复称:“朕起自亲藩,奉行宗祀,岂敢违背。只是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对你们而言是否安好?命令下达多次,尔等欺朕年幼,党同执异,败坏父子之情,伤损君臣之义。往后再不问,奉先殿西室需尽快修葺,尽朕追思先祖之情。”当时是嘉靖三年四月。



不久,一鹏极力陈述四方灾害异常,言称:“自去年六月至今年二月,其间天鸣三次,地震三十八次,秋冬雷电雨雹十八次,暴风、白气、地裂、山崩、生物变异各一次,民饥相食两次。异常之变,超过以往。希望陛下率先为群臣,拯救疾苦,停止营缮,信任大臣,接纳忠谏,以挽回天意。”皇帝给予优厚诏令回复之。一个月后,亲笔敕令奉先殿西室为观德殿,于是命令一鹏与中官赖义、京山侯崔元迎取献帝神主于安陆。一鹏等再次上书称:“历考前史,并无从寝园迎主进入大内者。这是天下后世观瞻所系,非小事。且安陆为恭穆启封之地,神灵所眷恋,又是陛下龙兴之地,王气所钟。故我太祖重中都,太宗重留都,皆以王业所依,永修世祀。恳请陛下俯纳群言,修改神主题名,奉安于故宫,作为百世不迁。在观德殿中另设神位香几以慰藉孝思,则本生之情既隆,正统之义亦尽。”奏章呈入,未被采纳。一鹏遂前行。考虑使者可能在途中遭遇麻烦,上书请求限制,皇帝赞赏其言并加以告诫。



等到回朝,朝廷大臣已跪在宫门前哭诉争辩,朝政局势大变,而给事中陈氵光对张尤甚。一鹏上疏称:“大礼之议出自圣心,正统本生,清晰不乱。而陈氵光胡乱说陛下诞生于孝宗去世后三年,继位于武宗去世后二月,无从授受,此说法尤为不经。谨按《春秋》以受命为正始,故鲁隐公上无所承,内无所受,则不书即位。现今陛下承武宗之遗诏,奉昭圣之懿旨,正合《春秋》之义。而陈氵光说孰从授受,是将陛下视为不得正始之人。洸本小人,不痛加惩艾,无以杜效尤之渐。”未被听取。



当年九月,一鹏以原官进入内阁,专掌诰敕兼掌詹事府事。《武宗实录》完成,晋升为尚书,仍按原职管理。不久因省墓回乡,回朝仍掌诰敕。不久,外出处理部务。此前掌内阁诰敕者,皆需等待执掌政事。而张璁、桂萼新掌权,一直怀恨一鹏异己,于是外调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过了两年,南京官员弹劾诸大臣王琼等不称职,一鹏也在其中,于是请求退休。给予廪禄如同旧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子子孝,湖广参政。


扩展资料

吴一鹏 明(公元一四六o年至一五四二年)字南夫,号白楼,长洲人。生于明英宗天顺四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年八十三岁。弘治六年(公元一四九三年)进士。世宗初,累擢礼部左侍郎,与尚书毛澄、汪俊力争大礼,颇著风节。俊去,一鹏署部事。累进尚书,入内阁典诰,张璁、桂萼忌之,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致仕。卒,谥文端。一鹏著有吴文端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