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2:56
1985年,法鼓山农禅寺致力于佛教文化的复兴,成立了中华佛教文化馆,进一步发展为中华佛学研究所。该所聚集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团队,其中包括圣严法师、性空法师(捷克)、慧严法师、惠敏法师、恒清法师、逵和法师、明性法师等,他们之中有十一位具备博士学位的学者。研究所不定期邀请国际知名学者进行讲座和演讲,同时也有三十多位国内外佛学专家担任通讯研究员和《中华佛学学报》的编审和撰稿,他们皆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级学位获得者和专业学者。
法师们在国际佛教学术界享有盛誉,常常参与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自1980年1月起,每二至三年,他们会组织一次佛学会议,聚集全球顶尖的佛教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将佛教的传统智慧应用于现代社会。随着农禅寺教育事业和弘法活动的蓬勃发展,原有的设施已无法满足需求。为此,1989年,他们在台北县金山乡觅得一块风景秀丽的山坡地,命名为法鼓山,计划在此建造一个全球性的修学中心。
这个中心将涵盖佛教教育研究、修行实践、文化传播和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人们的内在品质和建设理想的人间净土,这是圣严法师的核心愿景。预计在未来的五年内,这一宏大的项目将逐步落成,为全球佛教徒和学术界提供一个深度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扩展资料
法鼓山农禅寺初建于1975年,由中华佛教文化馆的开山东初老和尚初建,圣严法师扩建。文化馆于1985年重建,便将各项的弘化活动,移到下院的农禅寺。原来祗有一栋建筑面积五十坪的两层楼农舍,曾经借给美国佛教会驻台译经院,之后又成立了三学研修院。渐渐地由于出家众的增加便扩建了近千坪的房屋,做各种修行活动的场所。在寺中出家修行暨从事于弘法、护法等活动的人员已近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