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的狡诈阴险,王重荣成强藩和权宦间唯一赢家,手段层出的博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4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小时前

唐末强藩林立,中央威权日薄西山,但好歹大中之治让人眼前一亮,可是紧接着的唐懿宗和唐僖宗的荒唐和无能,一时间朝政乌烟瘴气,南衙和北司争斗的白热化,朝堂上宰相之间相互攻谒和私利谋取,丧尽了大中之治的果实,原来一切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般的回光返照,直到黄巢起义对本有政治格局的搅乱,平衡瞬间被迫,唐僖宗狼狈回銮,唐廷的势微,意味着藩镇的强势崛起,但好歹依靠着底蕴和惯性,李唐帝国的马车仍然不曾停下,没曾想发生在光启元年的一次事件,直接将李唐拉入了深渊,从那一刻起,朝廷就只不过是明面上的旗帜而已。 李唐的危机不曾一次的出现,可这次是致命一击,是由一个功利的骑墙派转守为攻的奋力一击,他是谋划的主角,却从中协调,游刃于强藩和权宦之间,导演了成功的反杀,过程精彩,代价是李唐的国运。 王重荣,历史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罢了,就算放在唐末风云那具体的时间中,王重荣也不过是一个实力不大不小的藩镇军阀而已,与后期的宣武朱温和河东李克用比起来那都不知道差了多少,顶多就是一个二三流的实力,可是他的狡诈和阴险却是实实在在的领先诸藩,难怪在那个乱世之中,可以发展壮大且危机来临时还能守住一亩三分地且反戈一击,这不得不说他生得逢时。 王重荣的三个阶段 王重荣早年是隶属于官军体系的,可是随着黄巢攻入长安,河中节度使李都投降,而作为其下属的王重荣也「 ”明智的”选择了投诚。这是王重荣的第一阶段,一个投诚的军官。 虽然黄巢占据长安,唐廷中枢逃亡,可天下大势依旧不明朗,面对着黄巢不停的征调,使者不绝,已然坐上主位的王重荣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于是他决定反正,他曾义正言辞:「 ”我之所以诈降以解祸患,是因为援兵未到。”能把投降说得如此清新脱俗,王重荣不愧是枭雄之姿。 就这样王重荣又回到了李唐的怀抱,事后面对着黄巢派遣的朱温和黄邺的合击,王重荣阵前激励军士,结果大败黄巢军,此后,王重荣又与监军杨复光率领的陈、蔡二州的两万兵马联合,生擒华州叛将李详,不仅如此,还在接下来的战役中迫使朱温投降。 面对着黄巢亲率大军,虽然一时间官军节节胜利,生擒赵璋,黄巢中箭逃亡,可是王重荣部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商议之后,杨复光建议请李克用助战,于是在李克用沙陀军的加入下,黄巢被平,京城收复,王重荣被封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邪郡王,累加检校太傅,一时间是风光无两。这是王重荣的第二阶段,忠勇且履历战功的唐臣。 战乱年代,忠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几乎可以看成是罕有的品质,特别是对于那些佣兵数万,割据一方的强悍藩镇。人心是贪婪和擅变的,且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加而有了更加强大的野心,朱温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在此次收复京城的战役中,王重荣虽然不如李克用功居第一,可也是战功赫赫的一方诸侯了。 黄巢起义,对李唐是社稷之危,但对于不少藩镇而言却是趁机发展和壮大的契机,王重荣就是其中的代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朝也算是如日中天了,毕竟此时的藩镇之中,朱温还算是小弟,连他的命运也是王重荣当初的善心仁慈而施舍的,李克用虽然异军突起,却远在河东,关中附近,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绝对算是一股强藩,至少他自认为如此。 王重荣的资本 王重荣于黄巢起义中成为河中节度使,且势力壮大,但最为他炫耀的资本,还是在其藩镇驻地之中有着安邑、解县两地盐池。这两地盐池是李唐赋税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东南赋税被截留或难以输送的背景下,河中之地的盐池就越发的显现的重要了。 《新唐书.食货志四》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 唐代一斛折合为120斤,也就是说这两地盐池每年能产盐百万斤,而在那个年代,盐都是收归国有的,黄巢同志家族就是私盐贩子,赚的盆满钵满的,背靠两地盐池的重要经济来源,可见王重荣的雄厚资本,未来有着无限潜力。 朝廷的窘境,权宦的微微一笑 虽然黄巢起义被平定了,可是起义对唐王朝的制度从根本上被连根拔起了。正所谓经济基础绝对上层建筑,在王朝末年,财政收入更是关乎于国家的生死存亡,好巧不巧的,安史之乱后苦苦维持中央运转的度支和盐铁系统遭到强有力的破坏,而茶税也随着南方的联系的中断而完蛋了,东南的经济漕运已然无能无力,李唐能够直接掌控和调令的也就周边的数十州,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号令难出关中,大明宫已不复昔日之辉煌。 中央想要重振声威,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作为基础,大宦官田令孜意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于是招募了数万新军,可是眼下别说军队粮饷被拖欠,就是宦官和朝官加起来一万多人的开支还捉襟见肘,关中之地的赋税根本难以填补有增无减的各项开支。田令孜担心如此下去军队会兵变,为此他的眼观放到了河中王重荣的身上。 田令孜的考量 王重荣是平叛功臣,对朝廷还算是忠顺,每年都会向朝廷献盐三千车,可是对于百废待兴的唐廷而言却是杯水车薪,田令孜的目标是将两地盐池收归国有,而之所以敢于向王重荣下手,首先是因为河中距离京城较近,有方便之利;其次王重荣的人品不太好,上不团结中央同志,下令兵士们畏惧;第三,王重荣虽然平叛时显现出不低的军事才能,可是终究是实力有限。俗话说得好,柿子捡软的捏嘛,活该你王重荣倒霉。 于是田令孜出手了,王重荣显现出了其果决的一面,直接拒绝,且不听的上表申诉,僵持之下,田令孜想了一招移镇,就是将三个藩镇互调,而王重荣是被调往兖海任节度使。是可忍孰不可忍!王重荣是什么人啊?一个还是小人物时,当下属连上司都要忌惮的人,权衡利弊之下,王重荣明白自己的底蕴和资本就在河中,就在两地盐池这一亩三分地上,退一步就会泯然众人,作为一个有野心,有枭雄之狡诈和阴险的人而言,不可能将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于是他例数田令孜十大罪状,算是和朝廷撕破了脸面。 在三镇互调的操作中,田令孜下令李克用率兵驰援,这无形之中让王重荣心焦,李克用沙陀兵天下闻名,战力雄踞诸藩之上,最重要的是此刻他对唐廷的忠诚度还比较高,怎么办呢?王重荣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 此刻田令孜好歹还是代表着中央,身边聚拢着邠宁节度使朱玫、凤翔李昌符、夏州李思恭,再加上新招募的神策军,数对一,大势在田而不在王。 王重荣忽悠一出,大势瞬间逆转 在应对中央即将到来的强援李克用,王重荣显现出了其生平所学之一的绝技— —忽悠。他施展反间计,制造了假的密旨,告诉李克用朝廷其实想收拾的就是他,为了消除李克用的怀疑,他用朱温和田令孜等人的密谋来进一步的 *** ,须知,当初上原驿的事件令李克用对朱温恨之入骨,一听是朱温撺掇,立时就火冒三丈,一蹭三丈高。 有了李克用政治和军事上的声援,局面顿时就有了好转,最终是河中王重荣以及河东李克用打得朱玫、李昌符等人丢盔弃甲,而田令孜刚刚组建的新军更是一触即溃,面对咄咄逼人的态势,田令孜胁迫唐僖宗又上演了一次大逃亡。 田令孜众叛亲离,王重荣大胜 眼瞧着田令孜和僖宗逃亡,政治上的立场变换正应证了一句老话「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眼看大势已去的邠宁朱玫、凤翔李昌符转身就投靠了李克用和王重荣,接着他们趁李克用未敢进军长安,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密谋废黜唐僖宗而拥立襄王李煴为帝,一时间风云变幻,不过在李克用和王重荣的助攻下,僖宗终还是被迎立。 而随着王重荣诱杀襄王,将首级传送兴元的流亡朝廷,一场大乱也随之结束,而在这场由政治博弈而演变的军事冲突中,权宦田令孜无疑是一败涂地的,当初依靠的几个藩镇节帅或身死道消或贬谪,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李克用却什么也没捞着,还白白的替乱臣贼子背了黑锅,而唐僖宗更是回到长安后不久就驾崩了,李唐可谓是一朝而威严扫地。 本就苟延残喘的李唐帝国,经此致命一击更是摇摇欲坠,而此役,也唯独王重荣获得了最大的好处,不仅诛杀了对自己威胁的权宦还保住了一亩三分地,这成功转移矛盾,借力打力的四两拨千斤的技能堪称一绝。 恶人自有恶人磨 不过恶人自有恶人磨,因为他残暴,经常侮辱部将常行儒,在光启三年即公元887年,常行儒带兵夜攻王重荣住处,虽然逃出,但不久就被杀害。纵观他的所作所为也算是咎由自取了吧,敲响李唐葬歌的王重荣,没曾想还死在了唐僖宗之前,也算是为僖宗,为李唐而提前殉葬吧。 说历史,话风云,明自身,茶余饭后舒心自我,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号:历史风云天下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