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分钟前
在2011年的语文差错排行榜上,社会影响最大的错误是故宫的“捍”误为“撼”事件。故宫送给公安局的锦旗上,本应写“捍祖国强盛”,却误作“撼祖国强盛”,引起舆论热议。专家强调,“捍”意为保卫,而“撼”则指摇动,尽管读音相同,但含义和使用场合大相径庭。
繁体字“复/复”是另一个常被混淆的字。辛亥革命百年,媒体频繁提及“光复”,然而电影《辛亥革命》中竟出现误写。其实,“复”指恢复,而“复”字原义为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意为重复。
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一些媒体误将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称为“斧头”。然而,《党章》明确指出,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象征工农联盟。
在灾害事故报道中,“泄露”与“泄漏”的区分常被忽视。如日本核泄漏事件中,正确应为“泄漏”,而非“泄露”。前者多用于机密信息,后者则适用于液体、气体的漏出。
在农村新闻报道中,媒体常误称“村主任”为“村长”。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主任是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而“村长”这一称呼实际上是语言运用的滞后表现。
工程建设中,错误地将“合拢”误为“合龙”是常见现象。杭州钱江三桥的事故被归咎于“强行合拢”,实际上,正确的术语是“合龙”,源于修筑堤坝或桥梁时的对接象征。
金属元素“铊”的读音也常被误读。在2011年的中国矿业大学事件中,某些主持人将“铊中毒”读作“tu中毒”,但“铊”是多音字,读作“tu”时与秤砣的“砣”同音,而作为元素名称时读作“tā”。
在计量单位使用上,学生作文中易犯的错误是将“摄氏度”拆分开说,如“摄氏15度”。正确写法应为“15摄氏度”,因为摄氏度是法定单位,不能随意拆分。
最后,街头商店的用字也有问题,将“家具”误写为“家俱”。
自2006年以来,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2012年12月26日,《咬文嚼字》编辑部的“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包含了常读错的字“酵”,也有媒体常会搞混的“酒驾”和“醉驾”,还有明星们经常犯的错,比如大S误用的“贱内”等。被几亿国人念错的“甄嬛”的“嬛”字(应读xuān),因其日常实用性不高最终躲过了“十大”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