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7:46
“立夏见夏”是我国民间谚语,是关于立夏节气的一个有名说法,虽然说得很通俗,但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正是夏季的开始。“立夏见夏”就说出了这一层意思。
单从字面意义来说,“立夏见夏”说的是:立夏节气到了,就可以看到夏天的景象了。用大白话说,“立夏见夏”是说:立夏一到,就有了夏天的样子了。这似乎是提醒人们,不要再沉浸在春日的和煦之中了,毕竟是立夏了,该做夏天的事情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句话至少告诉人们三个道理,一个是立夏到了,也就是夏天就到了;二是立夏到了,很快就显出了夏季的特点,最基本的就是气温明显升高了,不再像春天那么温和了;三是立夏到了,就要做夏天该做的事情了。
除了“立夏见夏”,还有“立了夏,把扇架”的说法。如果立夏不热,乱了节令,就会五谷不结。
民间还有“立夏见夏,预备杈把”的谚语。“杈把”是一种农具,用来挑柴草等。这个谚语告诉人们:立夏时节麦子快要成熟了,要准备收割打场的农具了。
二、“立夏见夏”的意义除了“立夏见夏”之外,还有立春见春、立秋见秋、立冬见冬。这也叫作“四立”。
这里先要弄清楚“立”的含义,古人把这四个“立”都解释为“建始”,也就是“开始建立”“开始形成”“从此开始”的意思。所谓“立夏”,就是指夏季由此开始,其他三个“立”以此类推。
包括“立夏”在内的“四立”,是古人对一年中四个季节的规律性认识,一年就是在四季轮回中度过的。
“四立”的农业意义就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概括了我国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三、“立夏”的节气特点“立夏”是24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是在每年5月5日至7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
夏季的明显特点就是气温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
“立夏三候”表明了此时的物候特征: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这三种现象是立夏三候的代表性物候。立夏之时,蝼蝈等开始鸣叫。“蝼蝈”一般认为就是现在所说的青蛙,也有人说是“蛤蟆”;之后五天,一直潜伏在地下的蚯蚓开始活跃;而王瓜,是一种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在立夏后第十天,它基本就开始生长起来了。
总结一下,“立夏见夏”说出了季节变化的规律,也告诉人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什么季节做什么事。这叫顺势而为,也叫遵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