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1分钟前
从元统二年(1334年)设立《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开始,木兰故里在虞城县的籍贯、身世、事迹与年代考证逐渐被详细记载。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木兰生日,地方官吏及民众会前往致祭,缅怀这位英勇的女英雄。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三天,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烧香,盛况不衰。清朝嘉庆十一年(1806年),又对祠堂进行了大修,立了《孝烈将军祠像辩误正名记》碑。到40年代初,殿房增至200余间,占地十余亩,周边祠地达400亩。历代名人的记事碑、题诗碑、香火碑多达60多通。学者们确认,花木兰不仅是中国的英雄,更是全世界学习的榜样。她在历史中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儿女为民族的发展和强大而奋斗。
抗日战争时期,京剧大师梅兰芳编演的《木兰从军》,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救国活动。在抗美援朝运动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将《木兰从军》移植为豫剧《花木兰》,带领剧团赴朝鲜前线演出,并在全国各地公演,后又拍成电影。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的发行,更是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和轰动。
在黄陂,木兰天池传说中是花木兰的外婆家,也是她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木兰天池被山林围绕,恬静秀丽,其中小天池与大天池相映成趣,大天池的壮阔景观令人赞叹。沿途中,"聪明泉"水井传说是木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后人以她的聪明才智为其命名。外婆桥连接着木兰将军的"家",前有流水,后有青山,让人想起木兰在小时候与外婆度过的幸福时光。
木兰山是木兰文化最厚重的地方。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唐太宗为表彰木兰将军而立的“木兰将军坊”上刻有“忠孝勇节”四个大字,体现出世人对花木兰巾帼气节的敬仰。木兰山还是千年的香火圣地,自隋唐以来就是佛道两教的名山,除了与木兰将军有关的古迹之外,山上还有众多名胜,行走其间,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韵味。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保存木兰文化,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虞城县委、县政府从1993年起成立了“木兰文化研究会”,从木兰的生平、故里、精神内涵、社会影响、历史遗迹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至今已出版多部书籍,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为后人深入了解和传承木兰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关花木兰家乡的争论就一直不休,主要是湖北黄陂及河南虞城县。明《木兰古传》曰:“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传》称:“木兰朱姓,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人。”成为湖北黄陂人“与木兰同籍”的最大理由。历史上的木兰山建有木兰庙。唐会昌年间,大诗人杜牧任黄州刺史,在木兰山游历时写下了《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武汉市黄陂区获悉,该区申报的《木兰传说》已全票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木兰传说》正式成为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