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我爱的中国作者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2:5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23:38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原名木官,字警民,祖籍福建长乐。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同时也是一位闻名国内外的收藏家、训诂家。1917年,他依靠亲友的帮助进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他参与了“五四”运动,并与沈雁冰等人共同成立文学研究会,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1919年11月,郑振铎与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倡导社会改造。1920年夏,他与耿济之共同翻译了《国际歌》歌词。同年,他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他毕业后到上海工作,并担任《学灯》编辑,参与了《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文学期刊的编辑工作,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重要理论批评家。在此期间,他主编了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周刊,并为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振铎积极参与了新文学运动的理论建设,他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倡导进步作家创作出带有血泪的红色作品,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他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并在文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年代初,他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的综合比较研究,提出并着手用新的观点和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尤其重视民间文学、小说和戏曲的研究。他进行大量开拓性工作,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相关资料。


1927年,郑振铎旅居英法,回国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并担任《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他参加了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并主编了《民主周刊》。1949年后,他担任了多个文化职务,包括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等,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


郑振铎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他对文学理论、文学研究、文学创作以及文化事业的贡献,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的全面性。他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郑振铎的逝世,是对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继续为中国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扩展资料

文章写于1927年。当时的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派不但不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反而还互相勾结,大肆屠杀革命者,所以我们的祖国处于苦难之中,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这时的郑振铎是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出国去西欧游历。就在他即将离开祖国的时候,写下了一组感人的文章——《离别》,本文是其中一篇。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