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理论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0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外部性理论的意义及争议


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外部性概念在经济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概念模糊不清、定义含混不清,甚至被质疑没有实际意义。他认为,庇古对于外部性差异的阐述缺乏说服力,使得“外部性”这个概念在文献中一直笼罩着模糊不清的阴影。张五常认为,外部性理论的混乱源于行为效应的普遍性,各种分类和理论缺乏统一性,导致理论应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外部性文献大量涌现的原因,据张五常分析,主要源于产权未明确、合约不完备以及合约条款与边际等式不匹配。他主张用合约理论替代外部性理论,强调即使存在合约外效应,只要满足帕累托条件,就无需政府介入。张五常批评外部性理论的三个方面包括产权界定不清、合约的不完全性以及概念模糊与合约理论的对比。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中也对外部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外部性概念本质上是交易费用问题,而非独立的概念。他们强调,市场机制在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和产权不清导致的内生交易成本之间寻找最优平衡。


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中,交易成本概念替代了外部性概念。在杨小凯看来,所有经济问题都可以看作交易费用问题,外部性只是交易费用问题的一个方面。他们批判外部性理论,认为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不存在真正的外部性。


尽管如此,外部性理论仍然有其根源,源自古典经济学,如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和庇古、科斯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兴古典经济学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分支,各有侧重,新古典经济学关注资源最优配置,而新兴古典经济学则关注分工与交易费用。虽然新兴古典经济学倾向于内生化外部性,但边际分析和专业化经济的概念并未完全否定外部性理论,它在特定情境下仍有其适用性。


因此,外部性理论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中找到其存在的价值。就如同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牛顿力学,两者各有其适用范围,但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扩展资料

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术语。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Externality)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正外部经济效应)和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负外部经济效应)。外部性概念的定义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难题,有的经济学家把外部性概念看作是经济学文献中最难捉摸的概念之一。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