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分钟前
小儿脱水的生理特征和治疗方案分为三个等级。轻度脱水(体内水分丢失3%~5%)通常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精神略显疲倦、轻微口渴和尿量减少。治疗时,首要任务是去除病因,一般口服补液盐50~80毫升/公斤体重,若脱水情况改善,余量可稀释后口服。24小时内总入液量应达到100~150毫升/公斤,新生儿或有严重并发症者不建议口服,应静脉补液,总量90~120毫升/公斤,首补1/2量。
中度脱水(损失5%~10%体重)症状明显,如精神萎靡、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减弱。此时需要静脉输液,量为120~150毫升/(公斤*天),首日补充总量的1/2~2/3。重度脱水(损失10%以上体重)危急,症状包括反应迟钝、休克等,需快速静脉补充有效血容量,首先输入20毫升/公斤生理盐水,随后在6~8小时内再输入60~80毫升/公斤,并根据病情调整。全日入量至少200毫升/公斤,严重病例如营养不良、肺炎等需酌情调整输液量。
输液种类的选择取决于脱水类型。低渗性脱水应选择2/3张液,如生理盐水:5%葡萄糖液=2:1;严重低钠血症(血清钠<120 mmol/L)则需静脉注射3%氯化钠。等渗性脱水使用1/2张液,如生理盐水:5%葡萄糖=1:1;高渗性脱水则选用1/3张或1/5张盐糖水,如生理盐水:5%葡萄糖=1:2或1:4,需缓慢纠正高渗状态,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小儿脱水,是由于摄入液量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体内总液量的减少,达体重的5%或5%以上就可谓脱水。诊断脱水时应分清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才能正确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