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陶渊明归园隐田的看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1:57
只能这样说 陶渊明是有勇气的。我极崇敬陶渊明。
长期以来,我在生存与理想的两极间徘徊着,令我痛苦的是我无法选择现实。理想与现实在当前无法调和,它们的冲突之火,使我向往的超然存在于社会之梦,变得异常脆弱,不堪一击。在那些苦闷的日子,手捧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轻吟淡淡的田园诗句,心情格外的轻松与快乐。我常自问,那种超然的生活,与世无所争求的心态,在现实是否正常?我们暂且抛开现实能否给我们自由选择工作的机会不论,那种清贫、孤寂,是我们现代人能够承纳的吗。
小时候,当我第一次读到“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他归田园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啊。那时,我只觉得诗句的优美令我内心涌荡着无法言传的美好感受。时隔二十年,我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这越来越充满争竞的社会,慨叹陶渊明在当时能够做出的辞官决定,是多么的不易。从他的诗文中,我发现陶渊明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才断然离去。他清楚此去意味着今后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现代社会是重视物质生活的,现代人是极崇尚物质文明的。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坚持一切以物质,物质绝对第一的理念,恐怕人的内在情感会发生问题。人是有思想的的高级生物,我们都知道外物只是我们的生存的条件,仅此而已。实际情况是,有些人是本未倒置。如果理想与存在完满结合,形成一个融和的整体,那是多美的事。也许是上帝的有意安排,也许是对人的磨难吧,生活中,理想与工作恰恰相反的事例比比皆是。做极不喜欢做的工作,从事看来毫无益处的事,不如意,不顺心情。你能怎么办呢。想不做吗?待岗的人是大有人在的。再说你还有一家老小需要生存呢,仅靠理想的信念是无法维持家庭日常生活的吧。
要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干想干的事,就必须面临两面难选择,要有冒风险、承受可能贫困的心理准备。那天,我与一个朋友谈起陶渊明的勇气,他却说:“陶渊明归家他有地可种呀,你有什么?”我听后心中一阵悲哀,从历史书中记载,他的那点田地算是什么呀,而且,还是村中最不好的贫瘠之地啊。
是的,我有什么,我除了心底的理想还有什么呢。这个从童年萌生的理想之火,时时灼烤着我的内心,我想要平静地生活,它却告诫我,人是要有理性活着,要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的。记得,去年看过一本书《个性人生》是自传体散文集。我对作者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后,不满足于碌碌生活,辞职进京,吃尽了辛苦,终获成功,深感惊叹。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大都如此吧。实现理想确是要付出代价的。 陶渊明抛弃了物质第一的羁束,心灵得到了自由与轻松,虽有贫苦,却安贫乐道。
陶渊明是有勇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