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大辙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2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7分钟前

自古以来,韵律在诗歌创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从《诗经》时代起,无论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现代诗,都有着对韵律的基本要求。在诗歌的构造中,每句末尾的字称为“韵脚”,押韵即是在这些“韵脚”处使用相同的“韵母”。然而,并非每个“韵脚”都必须押韵,诗人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对于四句构成的诗歌,通常每句五个或七个字,这种形式源自律诗的简化,虽然不像律诗那样要求对仗工整,但在中国民间,诸如“顺口溜”、“谚语”以及“谜语的谜面”等,多采用这种简洁而富有韵律的结构。


在具体的押韵规则上,无论是七言诗还是五言诗,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韵脚”通常需要押韵。对于七言诗,第一句通常也会押韵,而五言诗的第一句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押韵。所以,七言诗通常遵循1、2、4句押韵的模式,而五言诗则遵循2、4句押韵的原则。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戏曲中的语言韵律被划分为“十三大辙”,这使得诗歌的押韵更形象地被称为“合辙”。


扩展资料

十三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辙韵一共有十三道。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特别指出的是,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