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3: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不是不再执意,而是不是谁想上大学都可以上的,只有不到三成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
大部分毕业生对好工作的定义应该都是相同的,例如大公司、国企、福利待遇好,还有发展前途。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得是专业对口。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今天的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其实很简单。但抱着“我都读过大学了”这样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我都读过大学了,怎么能去送外卖?怎么能去开网约车?我还这么年轻,一个大学毕业生,能去当保安进厂吗?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于是我们可以说,大学生找工作很容易。但难的部分在于,因为专业对口的原因,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自己理想中满意的工作,这很难很难。
以金融行业为例。去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其中就有超过10%的金融、财经类毕业生。10%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在这909万毕业生中,有100万的人都是学金融、财经专业的。而根据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到2019年这9年时间,金融三大行业新增了大约有118万就业人员,平均下来,每年也就是13万的新增就业人数,即便我们考虑到退休人口,这个数字也不会超过15万人。
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在这100万金融类毕业生中,在毕业后要去争夺极其有限的15万个工作岗位,这大致相当于七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六个人注定会被淘汰。而这余下被淘汰的六个人,要么选择啃老等待机会,要么选择转行。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大学毕业生人真的太多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多有时候会成为一个优势,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其实就是靠着人口红利,成为世界工厂。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向全世界输出我们的价格低廉的商品,从而拥有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生活成本和物质成本的进一步上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反过来成了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另一道屏障。从有害的角度来讲,人太多,这就导致了劳动力廉价。大学毕业生太多,人们因为收入不高,消费水平有限,反过来又导致了我们的就业市场难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
而大学毕业生又受制于高昂的学费,通常会选择一些比较“高精尖”的专业,例如计算机编程、金融类专业等等。但也因为消费水平的不足,制造业工资的低廉,导致了金融类和计算机编程又并不需要这么庞大的就业人口,于是差距就出来了。
大学生为什么不选择制造业等相对冷门的专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行业中的薪资有限、福利待遇有限、未来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人多,能够成为人口红利,让制造业和互联网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经济体中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撑起了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有时候,人多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大家都想上车,都想成为中产阶级,都想学金融学互联网,于是乎,内卷就出现了。当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内卷就越严重,从比拼本科学历,到比拼985/211,再到比拼硕士甚至是博士学历,到最后比拼家庭背景、户籍地,内卷就形成了强有力的负循环,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人口在早期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到今天的制胜法宝。但在经济总量到达某个瓶颈时,人口又成为了我们的掣肘,使我们陷入无休止的内卷、恶性竞争之中。因此,尽量均衡学习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才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办法。
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1.内卷严重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太内卷了,卷不动,加上如今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上大学未必就能真的改变命运。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太内卷了,卷不动,加上如今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上大学未必就能真的改变命运。热心网友 时间:2小时前
不是不再执意,而是不是谁想上大学都可以上的,只有不到三成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大部分毕业生对好工作的定义应该都是相同的,例如大公司、国企、福利待遇好,还有发展前途。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得是专业对口。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今天的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其实很简单。但抱着“我都读过大学了”这样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我都读过大学了,怎么能去送外卖?怎么能去开网约车?我还这么年轻,一个大学毕业生,能去当保安进厂吗?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于是我们可以说,大学生找工作很容易。但难的部分在于,因为专业对口的原因,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自己理想中满意的工作,这很难很难。以金融行业为例。去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其中就有超过10%的金融、财经类毕业生。10%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在这909万毕业生中,有100万的人都是学金融、财经专业的。而根据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到2019年这9年时间,金融三大行业新增了大约有118万就业人员,平均下来,每年也就是13万的新增就业人数,即便我们考虑到退休人口,这个数字也不会超过15万人。
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在这100万金融类毕业生中,在毕业后要去争夺极其有限的15万个工作岗位,这大致相当于七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六个人注定会被淘汰。而这余下被淘汰的六个人,要么选择啃老等待机会,要么选择转行。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大学毕业生人真的太多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多有时候会成为一个优势,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其实就是靠着人口红利,成为世界工厂。靠着廉价的劳动力,向全世界输出我们的价格低廉的商品,从而拥有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生活成本和物质成本的进一步上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反过来成了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另一道屏障。从有害的角度来讲,人太多,这就导致了劳动力廉价。大学毕业生太多,人们因为收入不高,消费水平有限,反过来又导致了我们的就业市场难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
而大学毕业生又受制于高昂的学费,通常会选择一些比较“高精尖”的专业,例如计算机编程、金融类专业等等。但也因为消费水平的不足,制造业工资的低廉,导致了金融类和计算机编程又并不需要这么庞大的就业人口,于是差距就出来了。
大学生为什么不选择制造业等相对冷门的专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行业中的薪资有限、福利待遇有限、未来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人多,能够成为人口红利,让制造业和互联网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经济体中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撑起了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有时候,人多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大家都想上车,都想成为中产阶级,都想学金融学互联网,于是乎,内卷就出现了。当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内卷就越严重,从比拼本科学历,到比拼985/211,再到比拼硕士甚至是博士学历,到最后比拼家庭背景、户籍地,内卷就形成了强有力的负循环,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人口在早期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发展到今天的制胜法宝。但在经济总量到达某个瓶颈时,人口又成为了我们的掣肘,使我们陷入无休止的内卷、恶性竞争之中。因此,尽量均衡学习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才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