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8: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贾山在其著作《至言》中阐述了忠臣如何对待君主的问题。他认为,忠臣向君主进言,若言辞切直,可能会被疏远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因为他们可能不被接受;若不直率,又无法清晰传达道理。然而,明主渴望听取这样的真言,因为这是忠臣为了阐明真理,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会竭尽全力的表达。
他以土地和种子的比喻,指出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种下良种,也能生长;同样,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优秀的人才也能发挥出巨大作用。夏、商末期,贤者如关龙逢、箕子、比干,尽管才德出众,但由于君主的不纳谏,他们的忠言未能改变时局。而周文王时期,君主广纳贤才,无论身份高低,都能尽其所能,这正是周朝兴盛的原因。
贾山强调,君主的威权如同雷霆万钧,若能虚心纳谏,用臣子的建议来彰显自己,即使是最勇敢的勇士,也会感到敬畏。反之,如果君主滥用威权,拒闻过失,国家将面临危机。古代圣王的制度中,通过史官记录、工匠诵读劝诫、盲人唱诗、公卿群臣进言,乃至百姓在街头巷尾的议论,形成了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君主能听到并改正错误。
作为天子,尊崇老人,亲自伺奉饮食,尊重贤能,设立辅佐大臣,寻找直言不讳的谏士,都体现了他们对听到过失、改正错误、追求完善的重视。这种态度使得天子即便尊贵至极,也愿意放下尊威,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和建议,以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贾山,(约公元前179年前后在世),颍川人。约汉文帝元年前后在世。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事文帝,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名曰《至言》。其后,帝下铸钱令山又上书谏阻,遂禁铸钱又讼淮南王无大罪,宜亟令返国,言多激切,然终不加罚。山有论文八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今不存。惟所作《至言》,尚存汉书本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