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8:1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2:54
有一个被称为“免疫效果”的理论,可能有些和楼主的问题沾边。这个理论在广告学与传播学上有很广的应用,虽然他应该属于传播学,但是发现他的是心理学家,而且传播学基本就是心理学的扩展,权且算心理学的东西吧。大意就是,对于一般人而言,正面和负面的消息先听哪个其实区别并不大,但两种消息都说可以起到“预防针”的作用,保证他们更容易全盘接收。最先研究这个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他在二战士兵中做了一个实验,给三组人宣传对日作战的情况,一组人只讲困难,另一组人好消息和坏消息都说,第三组人什么都不说。结果发现第一组人和第二组人的宣传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心理学家拉姆斯丁扩展了实验, 对那些只提示坏消息和好消息的人播放相反的宣传,结果发现他们比之前接收了正反两种消息的人更容易动摇。现在的广告大多会用到这一理论,比如有些会先说自己的产品有哪些不足,然后笔锋一转说自己的特点,也有些喜欢一上来就大吹特吹,接着再说一些缺陷来装客观。无论如何,这比单方面的讲利弊效果都要好。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2:49
1、坏消息通过自己的口第一时间说出来,是在降低对方的预期,更容易建立“人非圣贤,孰能无 过”的认知。如果前面BalaBala说了一堆优势,最后吞吞吐吐地说出缺点,或者干脆是被逼问出 一个缺点,更容易给人文过饰非的印象。
2、大部分时候,人是情绪主义者,他们更在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你到底做了什么。这与 其说是人脑的缺陷,不如说是人脑为了高效率运作而对信息的取舍之道。
3、让自己成为坏消息的传播者,这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我们更喜欢的“先讲优点。
4、所以,我们喜欢先讲优点,把缺点藏到最后,一笔带过,是希望别人忽略这一点。实在忽略不 了,我们又希望自己成为坏消息的受害者——迟到是因为交通堵塞,没有拿下客户是因为没有给 回扣,项目不成功是因为其他部门不配合,等等。
让自己成为坏消息的传播者,它更积极的含义是提前发现我们思维的漏洞,防止“验证性偏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2:49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先说哪个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如果是我个人的话,我肯定是先要听到坏消息,因为先有心理准备,然后再来点糖这样会比较舒服。如果是先听好消息,一开始是高兴的,但是一下子你来了一个坏消息,那么估计之后都是想着那个坏消息了,久久都不能消散,那么会更难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的,就像和别人说话一样,先批评再表扬会比你一开始表扬了他再批评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