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2:14
韦卓民,1888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县一个茶商家庭,自小勤奋聪明。15岁时,他随父来到武汉,进入武昌文华书院备馆,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在文华书院期间,他深受*团体“日知会”演讲的影响,担任了校刊《文华学界》的编辑,以笔名“法兰西”发表*文章,积极参与推动社会变革。一九○七年,他升入正馆,毕业后发表的研究论文《中国古籍中的上帝观和祭祖的研究》受到吴德施主教的高度评价,被聘为教师并成为*教徒。
1918年,韦卓民赴美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他在文华大学任哲学教授,担任过华中大学副校长和教务长。1927年至1929年间,他在国外求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华中大学担任要职,甚至担任教区理事会教育*和校长。在任内,他关注教育问题,建议接纳失学学生,并在美国为学校发展筹集资金。
三四十年代,韦卓民在华中大学任校长期间,多次受邀赴美讲学,并成为耶鲁、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为学校发展做出努力,如争取美国*立案和募捐。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与*活动,连续副署*提案,支持民族团结和持久抗战。
1940年后,韦卓民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当选为国民参政员,坚定支持国共合作抗日。战后,他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推动*教界参与国家事务,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在1951年的宗教团体大会中,他倡导*教会的教友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华中大学也在这一年改建为华中师范学院。
尽管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受到不公对待,韦卓民始终坚守爱国立场,坚信国家的未来。1976年,他病逝于武昌,享年88岁,其贡献得到了后来的认可和纪念。
韦卓民是全国*教反帝爱国、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领导人之一。是我国现代饮誉海内外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宗教学家。这位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的老校长通晓古今,学贯中西。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哈佛获硕士学位。后又留英,在霍布豪斯门下就读,遍历欧洲著名的伦敦大学、牛津大学、柏林大学深造,历时数年,得博士学位。这位勤奋的学者仅外语就精通英、德、法、俄、拉丁等。他一生潜心学术,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近百种遗著,约八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