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倭患频发,为啥到了清朝就少了?难道清朝强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2:2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7:01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就好比日把本海盗叫做“倭寇”这是语言的艺术。倭寇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其实应该是一些日本人,加上一些中国人。他们里外勾结构成的团伙来掠夺中国沿海城市居民的财产。明代嘉靖时期,海长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谈到明朝的历史,我们必须提到倭寇的混乱。嘉靖年间,倭寇横渡沿海,成为明末清初大到不能沦陷的边疆问题之一。沿海的将领们,从一开始的朱纨,到后来的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都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消灭日本侵略者。但是,在清朝,日本侵略者突然减少了,这就是为什么?
明朝统治时,日本正处于战国末期,无数被打败的武士,孤注一掷,只能冒险去大海,寻找生存之道。因此,明代日本入侵者的出现,除了明代的海防外,更重要的是日本人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日本的领土靠近其他国家,也会有日本入侵者。清朝统治时期,日本结束了战国时期,进入了德川幕府时期。这一时期,日本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国内政局稳定,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改变了汉唐等几百年来的战乱局面。
为了防止本国国民出海*,为了防止其他邻国来捣乱,德川幕府根据日本的"禁海令",颁布了历史上最严厉的禁海措施。这样,日本人就不再愿意冒险出海,因为这也是一项海上禁令,虽然中国的禁海*也很严格,但由于海岸线太长,与其他国家接壤,所以它已经被取缔,不仅许多中国人仍然可以成功地避开朝廷的的掌控,悄悄出海谋生,还可以回到家乡。日本不一样。由于其领土狭小,与其他国家没有相邻的领土,因此它是一个完整的岛国。因此,禁海*特别容易实施,我们不愿意冒着杀人的危险去做一些毫无根据的生意。
因此,日本的倭寇在海上一度消失,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大大增强,开始谋求海外霸权,把注意力转向朝鲜和中国,此时日本侵略者以国家和正规军的形式出现,并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给许多邻国,特别是中国和朝鲜半岛带来了严重灾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7:01
比起从元朝中后期起,中日双方“你抢我抓”三个多世纪的“倭患”,特别是比起明朝嘉靖年间持续四十年,战火波及整个东南沿海的“嘉靖大倭乱”,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倭患”这事儿却是很消停。虽说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几位港台“不老男神”“不老女神”主演的“戏说”题材清宫剧里,也充斥着大清皇帝手撕日本倭寇的热血剧情,但放在真实历史里,这事儿真没机会——海那边的日本,“老实”了二百多年。
当然,这“老实”也不是无缘无故,首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国情的变化。清代年间的日本,既不是元明年间那个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也不是丰臣秀吉时代的那只梦想“迁都宁波”的猖狂野兽。德川幕府统治日本后,出于稳定自家权位的考虑,对外厉行“锁国”*:除了长崎之外,日本对外的港口全数关闭,日本船只不许出海贸易,更不许擅自与海外往来,*更是死刑大罪。只有中国荷兰等少数国家的船只,可以在长崎进行贸易,却要遭到严密的监视。
出个国都要死刑?如此严密监控的锁国*,也恰恰铲掉了倭寇作乱的土壤。元明年间倭寇们肆意驾船“觅食”,想打劫就打劫的“好日子”,从根儿上就没了。但拼命锁国的日本,与对岸大清王朝之间,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却也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当时“中日和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双方无比重要的“洋铜贸易”。
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国家进入了长久和平,但一件大事,却关乎着国家稳定:铜钱。要发行铜钱,就需要大量的铜,清王朝的产铜地,却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产量有限不说,运输更十分困难,运不出铜是常事。可这事儿每年稍耽误一会儿,极有可能就是要命的“钱荒”。还好,日本有!与地大物博却缺铜的大清不同,日本岛虽说穷得叮当响,日用品要啥没啥,可就是金银铜等贵金属产量丰富,可以说“穷得只剩下钱”。而且虽说锁了国,但对中国的各种货物,日本社会需求量也极大。那怎么办?拿铜换吧。
所以,自1683年,随着清王朝平定台湾南明政权,中日双方也就心照不宣,开始了长达一半个世纪的“洋铜贸易”。每年大批中国船只从宁波广州等港口出海,满载着生丝等货物直奔日本,换取大量优质铜。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康乾盛世”时代,大清朝对海外贸易高度紧张,乾隆年间更只留了一个通商口岸。但对“换日本铜”的买卖,清王朝却是*宽松,只要是去日本换铜,中国商船甚至可以不管相关禁令,带去大批重要宝货。
对这项关乎国家财政稳定的买卖,清王朝的态度,比起其他外贸*来,实在太开明。这开明的态度,也造就了一段后世几乎遗忘,当时却红红火火的中日贸易盛况。康乾年间,清朝每年开赴日本的商船,常在百艘以上,每年登陆日本岛的中国商民,一度多达近万人。从1683年至1840年,中国商船累计从日本赚走了三点八亿斤铜。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笔持久双赢的生意。
既然是双赢,中日双方当然也就尽力维持,和平,也就不难。但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却是,号称“漠视海洋”“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在“康乾盛世”年代里,却曾拥有一支威震东亚海洋的海上力量。康熙年间时,出于与东南“南明小朝廷”作战的需要,“弓马骑射”起家的清王朝,也一度高度重视海军建设。1683年中日开始“洋铜贸易”起,当时的清王朝,海军正如日中天,主力战舰“鸟船”长五十米以上,装备大型火炮三十门以上,即使比起亚洲海面上赫赫有名的荷兰战舰,继承明代造船技术的大清鸟船,当时也足能“单挑”。而这样的凶悍的炮船,在当时的清军水师里,有六十艘之多。
如此凶悍的战舰,不但在战场上实打实打出威风,而且在康熙年间时,还曾作为“封舟”,每隔几年就去册封琉球,等于是在日本海面上亮个相,威慑力十分强。这样强大的海上力量,周边哪家“邻居”,又敢轻易造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7:02
因为明朝统治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无数被打败的战士,只能冒险去大海寻找生存之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7:02
这和日本幕府时期的近海*有关系,清朝只能说是比较走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7:03
清朝实行更为彻底的海禁,所以没有那么多倭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