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4 09:29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0:5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的重要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知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是我国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主义信念,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党的信任,增强其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前的现实,课程教学力求关注现实给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面向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全校四年制本科各专业的公共*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教学的必修课。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实行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进行书面开卷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主要由中期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成绩、读书笔记或论文成绩、课堂考勤成绩(占总成绩的10%)等组成。
六、教材选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
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主要内容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重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真理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
认识的本质;真理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授课对象
全校本科各个专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集体讨论、自学
教学时数
6学时
授课教师
寇国辉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主要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时数:2学时
<三>教学内容:
问题导入:
《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
在讲授这一节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听一则寓言,《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1.其中二个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2.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3.而从孔子身上,可以看出,虽然当时的孔子已经是声名赫赫,可是依就敢于承认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无知,可以说是谦虚的表现,这是作为大家的风范。4.就问题本身而言,从不同的方面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就是说事物具有二重性,而要得到真理的话,就必须认知其中的规律,这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过程。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实践和认识的要素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正是依靠这种中介系统,实践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3、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目的是指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实践方案是指人们为实现实践目的而制定的实践活动的规则、程序和步骤。
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对实践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织就是为了最有效达到一定的实践目标,对人员的合理安排和物质条件的合理分配。管理就是为使实践主体更好地实现实践目标而进行的协调、*等一系列活动。
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因为实践需要人去认识世界。在古代,为了适应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确定季节、了解气候以及后来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为了适应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建筑工程、手工业以的需要,产生了力学;为了战争的需要,产生了《孙子兵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需要,产生了生态科学。现代科学虽然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但归根结底还是由社会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社会的认识也是如此。例如,为适应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确立,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而且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2:16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中文名
马克思主义
外文名
Marxism
诞生时间
1848年2月
提出人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内容划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经济学原理
快速
导航
理论来源

理论与宗教

发展历程

国外发展

历史变迁

经典著作

其中国化
理论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的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基本概念

恩格斯
马克思列宁主义(俄语: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地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然而,在不同的大环境下,许多不同的*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3:5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简介:“21世纪思想*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出版了,它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产物。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工程。我国要在新世纪里建设学习型社会,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基础和支撑、作为各领域专门人才的摇篮的高等教育便一定要注重质量。高等教育注重质量,就要坚持以本科为本,如果没有本科教育的质量保障,便不可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也不可能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目前,全国高校有思想*教育专业本科点200多个,由于该专业的特殊重要性,又由于它是文科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注重和提高思想*教育专业建设质量便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