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淮安市以优异成绩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清江浦区作为淮安市主城区,充分展现了主城区的责任担当。区委书记朱海波表示,在创建中,清江浦区率先探索出基层党建网格、社会治理网格和经济服务管理网格“三网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了完善的上下联动、响应迅速的创建指挥服务体系,不仅展现了主城区的责任担当,提振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还优化了社会治理成效,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清江浦篇章。
“补短板”扛起主城区担当
地面硬化3000多平方米,安装充电盒70多个,增设停车位80个,设置便民晾晒点72处,安装户外太阳能灯60盏、楼道太阳能灯156个……一组数据彰显出清江浦区浦楼街道延安路社区清纤小区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发生的变化。
清纤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没有物业管理,小区脏乱破旧,违建、飞线遍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延安路社区党委书记朱敏介绍,借助淮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东风,清纤小区得到脱胎换骨式的改造,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补齐了民生服务短板。
如今,清纤小区已然旧貌换新颜。为增进邻里关系,小区楼栋间还打造26处“楼间小歇”休息点,供居民聊天打牌休闲。居民冠其元告诉记者,每一处变化,都是民生福祉的提升,改造后的小区更有了家的温暖。
和清纤小区同样发生脱胎换骨变化的,还有全区420个老旧小区,其中包括328个无物管的生活大院、城中村等。“在这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清江浦区承担超过60%的全市国测重点点位,这既是光荣使命,也是责任担当,更是实战考场。”清江浦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洪涛说。
今年以来,清江浦区累计投入3.6亿元,聚焦民生实事,对标找差补短板,地毯式推进“新亮工程”,粉刷出新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墙体70余万平方米;改造维修道路57条、约6.8万平方米,补植绿化5万平方米,疏通管道13余公里、窨井清捞近800座,改造提升农贸市场33个……切实解决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等突出民生问题,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
“三网融合”优化社会治理
11月中旬,清江浦区长西街道引河社区一号大院居民、87岁的卜谨漠老人冠心病发作,他迅速打电话给社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立即派出志愿者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
“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是引河社区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期间成立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该服务队将社区19户困难户全部纳入钻石卡、金卡、银卡用户,根据困难程度提供不同层级的服务。“特别困难的‘钻石卡’共4户,对他们实行所有生活服务24小时全包。”引河社区党委书记陈芳说,社区在推进网格化共享共治中,以打造“五福乐”(即红福乐、阅福乐、食福乐、童福乐、健福乐)社区为抓手,为化解社区矛盾、满足居民诉求注入新内涵,开创了社会治理新格局。
成功夺牌后,如何巩固创建成果、建立常态化治理机制,成为清江浦区需要解决的一道时代命题。为此,该区结合疫情防控“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经验,将全区划分为114个网格,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单元,推进基层党建网格化、社会治理网格化和经济服务管理网格化,在“三网融合”中加快形成以社区创建为核心、网格服务团队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格局。
在浦楼街道运河社区幸运巷,街道书记施浩芝介绍,幸运巷以自治为本,成立“老支书巡访团”,邀请退休社区干部担当“党员中心户”,带领辖区党员居民各自认领一条支巷,用常态化的评比制度促进社区文明自治水平提升。长西街道上海路社区玫瑰苑小区则以网格为单位,首创小区治理监委会,打造“红玫瑰党群服务站”,探索“三三四四”议事法,目前已化解近百起小区治理问题。
文明创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12月8日,位于清江浦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新厂区建设现场正在紧张施工。而该项目在施工前曾遇到一个难题——项目所在地属地下文物埋藏区,此前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了古墓群,需要将文物发掘后才能施工。文物发掘前要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发掘执照,发掘后要经省文物局验收,程序复杂,时间长。
企业将这一问题反映到清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委会第一时间会同区文旅局,多次与市、省及国家文物局沟通协调。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国家文物局用最短的时间发放了发掘执照。在发掘工作完成后,他们又及时邀请省文物局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后企业即进场施工,确保该重大项目的顺利施工。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清江浦区带动全区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人民群众的素养提升,更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0名区级干部勇当先锋做示范,迈开“铁脚板”,沉到第一线,和220名镇街干部、705名村居干部组成三级网格,推动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经此一役,全区上下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心更齐、气更顺、劲更足。全区70万群众也踊跃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中,12万余名注册志愿者、230个志愿组织活跃城乡,成为城市建设最可依赖的中坚力量。
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加速恢复,产业质态持续提升。该区制订出台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促进贸易业发展激励办法等政策文件,项目攻坚卓有成效,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总投资150亿元的爱琴海购物公园、总投资7.5亿美元的益海嘉里项目、总投资10.8亿元的润飞食品添加剂等项目成功落地,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中。
本报记者 彭广余 李先昭
本报通讯员 吴守明 王建明 史以娟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