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文章列表1
资讯文章列表5
网站首页
老年资讯
老年风采
老年养生
老年旅游
老人文苑
老有所学
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龄产业
老年文化
老年大学
至爱老年
中华孝道
智慧养老
医养结合
养老新政
养老机构
国内养老
养老服务
养老金融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人口高质量发展 从直面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开始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人口高质量发展 从直面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开始
来源:无忧晚年-老年人第一门户
2024-11-15
一老一小,家中两宝。在二十届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我国当前人口形势的三项精准概括中,“少子化”和“老龄化”属于人口结构特征,“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属于人口分布特征。其中的“一老一小”,与千家万户的关系尤其密切。
“如果请保姆,在上海市区可能要千一个月甚至更高,相比来说,托育机构要更便宜些。”上海的胡女士有一个不到3岁的小儿子,他正在上的托育班,每月仅收取225元保育费。像这样的托育班,上海市近1000家幼儿园里都有开设。
住在自己家、定期有照护管理师上门服务——家住北京木樨地的王奶奶今年86岁,生活不能自理。自从她的子女签约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后,照护管理师会定期上门,根据老人的各项健康数据给出专业的护理指导,这相当于把养老机构的床位“搬”进了家门。
从幼有所托到老有所养,推出的很多普惠性,直面百姓生活的实际困难,满足了诸多家庭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这不仅收获了好口碑,也让公众看到了更多可以努力的空间。
2022年是中国人口变动正负转向的分水岭。去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跌破千万大关,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人,占比达到19.8%。我国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很多,不愿生的背后很多时候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我国的老龄化有老龄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未富先老等特点……很多家庭的难题需要全社会努力解决,而且还不能努力得太慢,要又快又好。
这些年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我国已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比如提出要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要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强化住房、税收等支持措施,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等;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并公布了《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指出,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振生育水平、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现在的重点是在顶层设计框架下让它们落实落地,各地正在因地制宜,探索经验,满足百姓多种多样的需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积极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结构挑战,促进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二十届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目标的实现路径,便是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我们应该牢牢抓住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这个“牛鼻子”,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用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来应对人口总量减少、结构老化的挑战。
“人口高质量发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直面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相关的配套已越来越多。从度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到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从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到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新挑战,我们需要系统应对,更需长期应对。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持续快速提升,正在延续着我们传统的人口红利,形成新的人才红利,劳动力整体素质正在从人力资源优势逐渐过渡为人力资本优势、人才优势。该如何看待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敬请关注下一篇“中国经济信心说”。
撰稿丨赵静
记者丨宝珠 景阳
上一篇文章
“二阳”症状是否严重,“二阳”患者应如何处置病情? 听听专家怎么说……
下一篇文章
“中国法布雷病智慧诊疗项目”上海启动 提升早诊和规范化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