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演员在梳妆准备上台。 林馨 摄
每周三至周日,广西柳州市广雅综合市场里一个铁皮棚子内,82岁的李丽珠涂着厚厚的脂粉,勾勒着粗黑的眼线,和一群老人上演桂剧。这群平均年龄超过七旬的老人,40年来自导自演传承桂剧,坚守着他们的桂剧梦。
桂剧是广西主要地方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约在明代中叶便开始发端。它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五种声腔艺术。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唱腔委婉动人、清澈明亮,表演侧重做工,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具有浓郁乡土气息。
一面小镜子、一个小电扇和几盒化妆颜料就是桂剧演员的化妆室。 王以照 摄
扎根于民间的桂剧主要流行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等地市,深受观众喜爱。曾经桂剧演出,万人空巷。
自幼与桂剧结缘的李丽珠,见证了其繁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桂剧很受欢迎,当时柳州几个剧场每晚上演桂剧,想要看戏得托人买票才行。”李丽珠说。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桂剧仿佛被遗落在深海里的珍珠,黯然失色。其传承与发展中遇到严峻挑战,已陷入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艺术特色日渐淡化的濒危境地。2006年桂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已经没有剧场排期上演桂剧。”李丽珠感叹。为了留住桂剧,李丽珠退休后与原柳州市桂剧团退休的专业演员们组建文苑桂彩剧团,自己找场地为观众上演桂剧。李丽珠说:“剧组的服装、道具、化妆品都由演员购买,为了传承桂剧我们聚集在一起。”
一位观众使用手机拍摄演员的表演。 林馨 摄
如今,文苑桂彩剧团在与公厕一墙之隔的铁皮棚子里落脚。剧场里虽然灯光昏暗、座椅破旧、堆满杂物,但仍有一群和演员一样老的观众仍坚持来看剧。李丽珠说:“数十来剧团搬过6次,这些老观众剧团到哪他们到哪。”
目前,该桂剧团仅仅由一群老年演员苦苦支撑,没有年轻演员也没有年轻的观众和市场,不由地让李丽珠感到担忧。李丽珠表示:“等我们演不动了,桂剧由谁来上演?”
为使这一濒临消亡的古老剧种重新焕发生命力,近年来,柳州市致力于桂剧剧目的收集、整理和改编,组织桂剧进校园。2010年起,当地开办“周末邀您看大戏”,免费向市民表演桂剧等戏剧。
一位桂剧演员正在佩戴头饰。 王以照 摄
桂林市官方也意识到桂剧传承的危机,正在努力化解。桂林市艺术学校、市桂剧团、市彩调团和市曲艺团联手开设“小桂花班”,采取“校团结合”的新方式,为桂林戏曲专业剧团培养专门性表演人才。
2012年8月成立的广西戏剧院,从事壮剧、桂剧、彩调剧等戏剧的创作生产、演出、研究、教育、传承保护等工作。现代桂剧《刘胡兰》、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等优秀剧目,近年接连涌现。
如今,李丽珠这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能将桂剧传承下去。李丽珠说:“只要我们还能唱,就会将桂剧唱下去。”